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漁獲頭部朝上直立整齊地被擺於籃中 一批魚貨被裝在木造魚箱中,魚兒大大眼睛與張開的嘴巴,帶有一種戲劇性的超現實感;一般魚類離開水中會缺氧而死,導致嘴巴張大、腮絲破裂;另外,死亡過久的魚嘴部肌肉力量缺損,嘴型發生恢復性形變,也會導致嘴巴張開。早期魚貨因冷凍設施及技術較不發達,無法全程冷卻保鮮,通常都僅用木箱裝運再覆蓋碎冰保鮮,如運送期程太久,送抵市場時碎冰很容易融化。 鄧南光作品通常以人物為主,他所拍攝的日本或台灣都會、鄉村景觀,多數以人的活動,較少如這件魚貨的靜物。 台北從日治到戰後的國民政府一直都是政經中心,對貨物需求量大,魚貨主要來自基隆和北部地區漁港,由於最靠近日本,日治時期最先進的漁業設施都先設置在基隆,正濱漁港也是台灣最大漁港和漁業中心;鄰近台北且有水運之便的淡水,雖然約有六、七百位漁民經常出海捕撈,但多為傳統漁撈方式,漁獲量有限;1960年代,國民政府為因應北部魚類需求,配合基隆漁業快速發展而規劃建港,1979 年建成今天的八斗子漁港。 黃子明 -「111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鄧南光
  • 日期
    年代: 待查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