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王必昌作「台灣賦」中描述臺灣之花草木果等 重修臺灣縣志卷十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卉木之花,色色鬭妍:荷開獻歲,菊吐迎年;桐繞春城而布錦,梅放午天而擲錢;繡毬攢簇,素馨蔓延;貝葉之稱疑假,曇花之種蚤傳;番茉莉移來異域,七里香辟除瘴烟;扶桑本出於東海,水仙名託於臺員.厥草惟夭,半是藥苗;先春而發,凌冬不凋。惟內地之所稀,爰遍訪失芻蕘。水藤代韋而堅韌,通草作花而妖嬈。葉張七弦,聊充耳目之玩;蘆開一捻,可卜颲颶之飄。更有番茶作飲,白麴為醪。齒草洗齒,茜草漬毛。羞草含羞,荖草老饕。若其刈莞蒲以織席,編絲茅而索綯;群居萃處,曾無慮風雨之漂搖。果蓏之實,別種非一:番檨熟於盛夏,西瓜獻於元日;牙蕉子結數層,鳳梨香聞滿室;若菩提果、波羅蜜、釋迦果、金鈴橘,尤中土所罕見而莫悉。厥有檳榔,生此遐方;雜榔子而間栽,夾扶留以代糧。饑餐飽嚼,分咀共嘗;婚姻飾之以成禮,詬誶得之而輒忘。為領略其滋味,殆恍惚夫醉鄉。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創作者
    王必昌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752

    發表日期
    1961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