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航海時代的荖葉

大航海時代的荖葉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大航海時代的荖葉

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深耕在地,2003年創辦校刊『學海』,透過出版社區刊物,讓學員與在地社區緊密結合,塑造社區文化與在地特色。社區刊物早期以地方人文采風、大街小巷的故事及公共衛生耕讀園為主題,凝聚社區民眾情感、激發思古幽情、鼓動社區生命力;近年來則以『大肚山海情』為主軸,邀請長期投入大肚山生態研究和關懷的專家學者提供相關文章和報導,讓社區居民了解大肚山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荖葉和檳榔是兩種植物:荖葉是盤藤的楜椒科,檳榔是高高的棕櫚科。但台灣在荖葉的使用上,除了傳統儀式外,幾乎只把荖葉用在包檳榔,因此習慣將荖葉稱為檳榔葉。在許多東南亞、大洋洲、非洲的考古遺址中,可以判定在西元前5500-7000年荖葉與檳榔已經是可食用的植物。台灣目前集約式種植的荖葉有不少農藥使用,由於荖葉料理的市場以及生化市場尚未打開,無法提供荖葉農更多轉型的動機與促因。但是隨著吃檳榔人口的遞減、荖葉的田間管理改良以及荖葉多元應用的推廣下,除了目前屏東萬丹已有一家有機荖葉生產之外,將會有更多產農願意加入友善種植荖葉的行列。如此一來,可以預期的是我們有機會可以追得上祖先們在5、6百年多元使用荖葉的智慧了。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管理者
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
撰寫者
蔡靜宜
創作者
張育銓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9/5/30
媒體類型
文件
存放位置
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
檔案授權
創用CC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D 3.0 TW +)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