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陳善吉先生口述輕便車歷史

陳善吉先生以前曾推過輕便車,曾租輕便車,推內柵到大溪這段。內柵到大溪這段會經過兩座橋,一座是低,另一座是高的橋,相當的高。 輕便車在走的速度很快,遇到視線被擋住的地方要用吹哨提醒。輕便車不常發生出軌的情況,最多是落馬(出軌),軌道要保養得好,才不會發生落馬的狀況。大溪因為只有一條軌道,所以在會車的時候,負重較輕的車會先搬離軌道讓比較重的先過。 陳善吉先生的父親陳阿嬰(大家都叫他,鐵路部的)也是作輕便車軌道和輕便車的師傅,陳善吉先生是看著父親作輕便車軌道和台車,耳濡目染下學會的。 在差不多從石門附近的溪州那一直延續到大溪的輕便車軌道軌道,有接到大溪的輕便車軌道,陳阿嬰先生有參與建造。陳先生家住百吉,父親負責保養角板山到大溪的那段輕便車軌道(地圖上有畫)。父親也曾和哥哥推輕便車到桃園。 大溪輕便車的路線:輕便車的軌道為經過大慶洞,上大溪吊橋,吊橋過去到栗子園,之後從現在暹昇木材行的地方用天車吊上去崎頂(現在遠雄一帶),像流籠一樣用捲揚機、鋼索拖上去,一次可以拖到十台左右,拖的是煤炭的車,差不多20噸。捲揚機是靠220福特的電力運作,大約有五百碼,從日治時期就有在運作了。 觀音亭的輕便車軌道和台車是約二十年前由陳先生製作,觀音亭有捲揚機,但只能拖一台而已。軌道要先鋪像電線桿的底,鐵路在鋪在上面,後面才用水泥鋪。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張釗語、張雅智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