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春溫-茶碗分茶法的茶席,以茶碗泡茶後分湯至品杯,再一一奉茶。源自於茶農與茶商間的「大碗公茶」,以茶碗撥茶湯、觀色、試湯、聞香,轉化為臺灣茶碗茶席,除了感受茶農最直接的飲茶方式,以茶碗分湯也呈現了臺灣人飲茶的多元化。
第一屆國際茶碗2019(民國108)年11月1 日於苗北藝文中心盛大展開,為期17天,期間展出來自18個國家國內外73位陶藝作家茶碗作品,由竹南蛇窯總監鄧淑慧策展。
以「一即一切」為核心精神,推廣「臺灣茶碗茶席」,融合、創新,結合花藝、音樂、工藝、書畫等各種媒材,將台灣當代的工藝與藝術形式,以一種最自信也最自在的方式,展現台灣特有的文化風格。希望透過「臺灣國際茶碗節」一系列藝文活動,將臺灣茶藝、陶藝文化推展國際交流盼能帶動臺灣人「用好碗,喝好茶!」喝出臺灣新文化的風潮。位於地下一樓展示區除了展出參展的茶碗外,更陳設了以四季風情為主題的茶碗茶席,分別為春溫-以茶碗分茶法呈現,夏涼-以沁涼碗茶法,秋潤-龍罐奉茶法,冬暖-單碗奉茶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