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長壽橋告成

【歷史背景】長壽橋,乃民國三十六年(1947)時,時任臺北市第二任官派市長游彌堅為慶祝先總統蔣中正六秩華誕,倡議樂捐成立「興橋基金」而建成的。隔年竣工,命名「長壽橋」,民國五十六年(1967),更名為「成美吊橋」。七十年(1981),成美吊橋逾齡封閉,等待拆除。地方人士陳情保留。同年八月,陳情人士於北橋頭興建先總統蔣中正銅像乙座,以「坐鎮」方式,做為保留本吊橋免受拆除之策略。最後,市政府於七十三年(1984),將本橋樑拆除,但在八十年(1991),另新建竣工「成美長壽橋」,僅供人行跨河陸橋之用,由於左右的其他跨河橋樑有景觀之美,且駐足無車輛干擾,所以也會吸引許多人來此觀賞河道夜景。

【題解】民國三十七年長壽吊橋慶成,該橋連接南港區與內湖區,早期為聯絡松山、南港、內湖三地的之主要橋梁。詩作見《松山地區之古老詩社——松社》頁二二一。

【作者】陳槐澤(1885—1963)字心南,後以字行。號翕菴(或作翕庵)。原居新竹中港,清光緒中葉,隨父遷至錫口。及長,博洽善屬文,詩工近體,律絕俱佳,以參加星社,故亦號秋星。擅書法,出入歐、蘇,晚年酷嗜劉石菴,遒勁中別饒柔潤之趣。張純甫於松社散館後,另薦氏為代。約卒於民國五十二年。遺有《翕菴吟草》。與前〈歷任教席〉並參。

【注釋】輿梁:橋梁。《孟子‧離婁下》:「十二月,輿梁成。」孫奭疏:「今云輿梁者,蓋橋上橫架之板若車輿者,故謂之輿梁。」東南之美:東南人物中之佼佼者。藻繪:同「藻繢」。文辭;文采。《南史‧謝晦謝方明等傳論》:「方明行己之度,玄暉藻繢之奇,各擅一時,可謂德門者矣。」楊潮:即羊稠(羊圈)。約在今內湖區行善里附近,地目有新里族段羊稠小段。

【譯文】自古以來,橋梁的修造是一年中的大事,松山地區絕大的的好消息,是長壽吊橋終於完工了。為了慶祝,松社在和暖的春風中舉開了聯吟會。參與的詩友,都是東南人物中之佼佼者,共同為地方盛事來題詩。我老人家也高興以後渡河便利,隨時可以到對岸羊稠地方去尋幽探勝,追逐彩虹。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林正三、蔡素貞
  • 創作者
    陳槐澤
  • 時間資訊
    入庫日期
    2019/11/10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