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永春埤,塯公圳埤池,清朝光緒年間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曾於該處踏青、泛舟,後因山上煤礦廢土流下,使永春埤日漸淤淺,失去原有的灌溉與防洪的價值,最後由塯公農田水利會捐贈臺北市政府,於民國六十七年將水塘填平興建學校,就是現在的塯公國中。四獸山位於台北南港山的西北側,為「象山」、「獅山」、「豹山」及「虎山」四座山的統稱,在地理上屬於南港山系。為一逆向坡的單斜構造山體,因陡坡側所裸露的岩層往往較為堅硬,所以造成多處的巨岩峭壁,由山下觀之,其形狀似虎、豹、獅、象等四獸之頭形而得名,奇岩秀山,饒富趣意。原屬松山區,唯民國七十九年全市區里重新大調整,將部分土地劃分另設信義區後,原屬松山人生活記憶之地景地貌,如自然生態的四獸山等,都劃入信義區。
【題解】四獸山位於現今之信義區,民國七十九年以前屬松山區。詩作見於《松山地區之古老詩社——松社》頁二九。
【作者】陳茂松(1887—1950)原名媽力,以字行,號友鶴(一字「誘鶴」)。乙未割臺,日人強徵為錫口區長。在任八年,深慮斯文湮沒,百計弘揚,與陳克恭、莊友蘭等籌組松社。媽力博學嗜古,為詩為文,均出於性情志趣,《友鶴集》雖僅數十頁,然皆以幽巖邃谷,碧沼清流,草樹蒙蘢,禽魚飛鳥為吟唱對象。
【注釋】永春陂(埤)為臺灣清領時期,福建省永春縣人闢建的陂塘,因而得名。該陂於日治時期逐漸乾涸。備該:完全具備。
【譯文】永春陂的上方,蜿蜒盤繞著虎、豹、獅、象四獸山。(詩蓋概乎言之,真正說來,象山乃是位在莊敬路底。)這麼高雅的名字,到底是誰人所取的呢?(在詩法結構中,可以問而不答,也可以問東而答西。)今天很高興得以到此探幽尋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