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松山皺竹

【歷史背景】錫口渡船岸邊的名產就是「皺竹」,這種竹子也是台北地景八景之一,但是現在已找不到。基隆河兩岸堤防建造,讓許多河岸生態消失。描述松山特產「皺竹」之詩文,要非有此記載,則當今之松山居民,於「皺竹」已無從知悉矣。現今地方耆老在描述五十幾年松山地區的景色時也說,「看過去都是竹林,房舍隱藏在竹林之中。」

【題解】松社第八期課題。「皺竹」在前清為臺北八景之一。詩作見於《松山地區之古老詩社——松社》頁八一。

【作者】陳茂松(1887—1950)原名媽力,以字行,號友鶴(一字「誘鶴」)。乙未割臺,日人強徵為錫口區長。在任八年,深慮斯文湮沒,百計弘揚,與陳克恭、莊友蘭等籌組松社。媽力博學嗜古,為詩為文,均出於性情志趣,《友鶴集》雖僅數十頁,然皆以幽巖邃谷,碧沼清流,草樹蒙蘢,禽魚飛鳥為吟唱對象。惜因謄寫油印,內頁紙張粗劣,不易保存。(見註釋)今未見。

陳茂松檔案照

【注釋】籜:〔ㄊㄨㄛˋ〕。竹筍殼,帶有褐色斑點,故云「斑籜」。

【譯文】皺竹是屬罕見之植物,之所以托生在錫口地區,應是另有用意吧!筍殼還沒脫盡就已經產生皺紋了(故而稱為「皺竹」)。「勁節虛心」是他標格(用擬人化的筆法),終其一生而顏色不改,瘦質癯癯而叢聚成林,經過雨水的濯洗,亭亭玉立的身影,更顯得清新可喜。


◎註釋:摘自《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十藝文志‧著述篇》,頁320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林正三
  • 創作者
    陳茂松
  • 時間資訊
    入庫日期
    2019/11/10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