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迎尪公遶境為新北市三峽區的傳統民俗文化,於每年農曆8月15日於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及三峽區各庄里進行遶境活動,「尪公」起源於泉州安溪地區所信仰的地方神祇 - 保儀尊王(保儀大夫),為台北盆地的重要神祇信仰。清末開始,各庄頭都有迎尪公儀式,從景美集應廟、木柵集應廟、忠順廟請來尪公,作為庇佑當地免於蟲害、守護農作物之用途。
台灣光復後,原先由各庄頭迎請之習俗改由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迎請,再由各里於中秋節時節迎回里內繞境祭拜,也因過去農業社會轉為工商社會,三峽迎尪公遶境更具廣泛的信仰意義 - 保佑里民平安、驅疾避兇,凝聚鄉里的團結力量,多年來各庄頭亦發展具各生活經驗特色所衍生之祭祀型態,至今仍為在地重要的信仰文化。
民國103年(2014)10月29日,三角湧「迎尪公」被指定為無形文化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