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深耕在地,2003年創辦校刊『學海』,透過出版社區刊物,讓學員與在地社區緊密結合,塑造社區文化與在地特色。社區刊物早期以地方人文采風、大街小巷的故事及公共衛生耕讀園為主題,凝聚社區民眾情感、激發思古幽情、鼓動社區生命力;近年來則以『大肚山海情』為主軸,邀請長期投入大肚山生態研究和關懷的專家學者提供相關文章和報導,讓社區居民了解大肚山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台灣大道是連接台中市區與海線地區最重要的道路,是台中市橫越大肚山的交通要道。但其實清朝政府在光緒年間已規劃一條跨越大肚山、台灣省城連接沙轆抵達梧棲港的越嶺道路,我們稱它台灣古道。甘露寺日治時期的地名是『茶亭仔』,提供古道往來旅客駐足休息處。巫判有老師父(或稱師父伯)提供水堀甘泉供村民飲用,並諄諄教誨、引導行善,大肚山上許多耆老都對甘露寺有很深的情感。甘露寺文史與生態價值珍貴,盼能透過『甘露寺文化與生態教育保存區』,以永續發展的思維,進行長遠的良善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