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廟開創於昭和元年(1926),當時地名為北埔農場,由林官府、何阿土等地方人士,赴宜蘭五結鄉利澤簡雕塑鄭成功神像至廟中奉祀,供村民膜拜。昭和14年(1939)間,日本人推行皇民化運動,摧毀神殿,地方人士為使延平郡王免於浩劫,乃將延平郡王神像藏匿於民間,光復後民國43年(1954)間,地方乃蓋一木造鐵皮簡陋小廟供奉金身,並取名廣安宮。民國50年(1961),由地方人士林詩火發動村民捐款,重建為水泥牆紅瓦頂建築。民國69年(1980)再增建禪房,民國84年(1995)增闢廟地擴建,民國85年(1996)12月13日新廟完工。
漢人在花蓮的發展,不若西部有著數百年的步幅,留至今日之寺廟,更鮮少有百年者,或許花蓮的寺廟不若西部眾多寺廟古老,卻指出了花蓮人文空間發展的若干特徵,而這些特徵也是花蓮未來人文發展的重點。本文廟宇根據,係以花蓮縣政府民政局禮俗文物課「花蓮縣寺廟一覽表」中,有登記的廟宇為主。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使用時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片亦請勿切割改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