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40年(1951)左右,張燕清自雲林大碑攜三山國王之黑面三王神像乙尊。於今尚志路農兵橋下竹林內設壇祭拜,由張燕清自任乩童。後因信徒日眾,即組織三山國王會,其中成員以福佬人居多,此點與本島西部多數之三山國王信仰者為客家族群有所不同。也顯示花蓮地區民間信仰的族群交融特質。由於忠烈祠用地內蓋一草頂之廟宇,由饒德枝先生興建。民國57年(1968)成立管理委員會,並由饒德枝先生擔任三屆(十二年)主任委員。
漢人在花蓮的發展,不若西部有著數百年的步幅,留至今日之寺廟,更鮮少有百年者,或許花蓮的寺廟不若西部眾多寺廟古老,卻指出了花蓮人文空間發展的若干特徵,而這些特徵也是花蓮未來人文發展的重點。本文廟宇根據,係以花蓮縣政府民政局禮俗文物課「花蓮縣寺廟一覽表」中,有登記的廟宇為主。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使用時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片亦請勿切割改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