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開發計畫頻繁,大肚山原生植物棲地嚴重被破壞,原始森林已消失近百年。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師生有鑑於大肚山長年乾旱少雨,適合食草動物愛吃的灌木、草叢生長;有刺植物可以減少水分散失,在乾旱氣候區有明顯的競爭力;再加上大黍草、香澤蘭等外來種植物紛紛入侵廢耕農園與保安林,造成生態劣化,師生長期進行在地植物調查、推動大肚山原生植物復育,希望能為大肚山生物多樣年性保育工作努力。
大肚山薔薇是臺灣新紀錄種,臺灣植物誌上被認為是「光葉薔薇」。多年前靜宜大學楊國禎老師發現生長在大肚山上的野生薔薇,葉有細毛,並非光葉薔薇,由於這薔薇是大肚山首先發現,因此101年起大肚山學社開始以「大肚山薔薇」稱呼。
經大肚山學社的調查,大肚山薔薇目前野生族群主要分布在南大肚山,最大的野生叢生長於望高寮;而位於大肚區中龍路「雅比斯教會」隔壁的薔薇叢,長約30米、寬5米、高5米,開花約十萬朵是已知臺灣最大叢的野放薔薇。
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並於2013年4月在大肚山薔薇盛開時節辦理大肚山薔薇季,邀請社區民眾參加「茅茨、土屋、荼蘼香」系列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