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62年(1973),時任花蓮縣長夫人楊薛彌獻出五千多坪土地,作為起造廟宇用地,地方人士也開始奔走募款。民國66年(1977),港天宮在經費不充裕的狀況下,正式動工,至此信眾們鼎力支持,終於在民國78年(1989)聖母安座,其他廟宇堂屋也陸續完工。玉皇大帝亦於民國80年(1991)安座,至此港天宮廟宇建構規模更形完備。目前廟地有五千多坪,建地一千多坪,分成前殿、正殿及後殿,為花蓮市廟宇規模最大者。前殿廊道雕有大型蜘蛛網狀藻井,係取用樟木,並聘請大陸師傅精雕而成,細緻華麗,甚為可觀。前殿兩邊設有兩座大型龍梯,由地面升至三樓,亦富巧思。
漢人在花蓮的發展,不若西部有著數百年的步幅,留至今日之寺廟,更鮮少有百年者,或許花蓮的寺廟不若西部眾多寺廟古老,卻指出了花蓮人文空間發展的若干特徵,而這些特徵也是花蓮未來人文發展的重點。本文廟宇根據,係以花蓮縣政府民政局禮俗文物課「花蓮縣寺廟一覽表」中,有登記的廟宇為主。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使用時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片亦請勿切割改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