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聖能宮

約民國46年(1957)左右,住在花蓮戲院附近的黃火財,自臺中東勢巧聖先師廟分靈魯班公神祉至花蓮住所,供人膜拜。當時是花蓮砍伐木材熱絡的時期,因此,有許多木材業的人紛紛前來祭拜。民國73年(1984)前後,經營木材的王燕清在東昌村覓得一塊阿美族人的土地,經廟方執事們的同意,開始著手建廟。民國73年(1984)廟宇初具規模,五年後改建為鋼筋水泥建築。廟宇一樓為活動中心,二樓為正殿,奉祀巧聖先師,另合祀鴻鈞道祖、荷葉仙師等,集木工、木材、營造、建材、五金、鐵工、水泥等祖師為主祀神,並合祀關聖帝君、土地公等,便於一般信徒膜拜。漢人在花蓮的發展,不若西部有著數百年的步幅,留至今日之寺廟,更鮮少有百年者,或許花蓮的寺廟不若西部眾多寺廟古老,卻指出了花蓮人文空間發展的若干特徵,而這些特徵也是花蓮未來人文發展的重點。本文廟宇根據,係以花蓮縣政府民政局禮俗文物課「花蓮縣寺廟一覽表」中,有登記的廟宇為主。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使用時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片亦請勿切割改作。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林子煜
  • 創作者
    姚誠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9/06/3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