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安宮正殿右側,有一王母娘娘下降凡間的紀念碑,這個紀念碑相傳是王母娘娘顯靈凡間的地方。這個紀念碑的位置,早期是個矮小草屋,原為日治時期,前花蓮縣議長葉祐庚躲避空襲的「疏開厝」,光復後,才租給此地居民張煙、林金枝夫婦居住,並育有三子,每日以販賣蔬菜維生。並將其中一房間租與由中國逃難來臺的青年蘇烈東。張煙過世後,林金枝請來算命術士添丁兄施以「牽亡魂」,添丁兄於半夜施法期間,一旁觀看的蘇烈東竟呈現昏迷狀態,幸得剛好路過的林再添法師出手相救,給予服下金紙畫成的符咒,蘇烈東旋即開口,聲音宏亮,驚動在睡夢中的張家大小,根據廟誌的說法,此為王母娘娘下降救世的第一次。此後,王母娘娘不斷顯現神跡,各地前來祈求的信眾絡繹不絕,由於信徒日眾,原來茅屋已不敷膜拜之需要,民國42年(1953),發起募建木造寺廟祀奉王母娘娘。此後,又於民國56年(1967)逐步改建,始有今日宏偉的廟貌。漢人在花蓮的發展,不若西部有著數百年的步幅,留至今日之寺廟,更鮮少有百年者,或許花蓮的寺廟不若西部眾多寺廟古老,卻指出了花蓮人文空間發展的若干特徵,而這些特徵也是花蓮未來人文發展的重點。本文廟宇根據,係以花蓮縣政府民政局禮俗文物課「花蓮縣寺廟一覽表」中,有登記的廟宇為主。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使用時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片亦請勿切割改作。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