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瑞穗青蓮寺

相傳清光緒3年(1887),有位老翁挑一擔竹籠,寄放在水尾庄打馬煙傅萬豪善士家,聲稱稍後即取,然經過數日未見老翁身影,傅善士唯恐籠之物有所腐損,乃邀鄰近人士相約開啟,只見籠中放有兩尊銅鑄釋迦牟尼佛祖像,且內附紙條一張,指明一尊鎮守水尾庄,另一尊鎮守馬太鞍社,眾人乃商議建廟祭祀。光緒3年(1887)10月15日落成,定名為慈聖宮。光緒18年(1902)及宣統3年(1911)均曾加以整修,但仍為茅屋之貌。大正13年(1924)始改建為三廳兩院磚瓦構造之建築,並改稱瑞穗青蓮寺。歷經民國40年(1951)10月22日、民國61年(1972)4月23日兩次地震毀壞,於民國64年(1975)農曆十月十三日落成水泥結構之古色古香建築。近年更興建香客大樓,可供百餘人香客投宿。該寺為瑞穗鄉的信仰中心,廟內有藥籤,可合籤配藥,傳說甚為靈驗。漢人在花蓮的發展,不若西部有著數百年的步幅,留至今日之寺廟,更鮮少有百年者,或許花蓮的寺廟不若西部眾多寺廟古老,卻指出了花蓮人文空間發展的若干特徵,而這些特徵也是花蓮未來人文發展的重點。本文廟宇根據,係以花蓮縣政府民政局禮俗文物課「花蓮縣寺廟一覽表」中,有登記的廟宇為主。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使用時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片亦請勿切割改作。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林子煜
  • 創作者
    姚誠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9/06/3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