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五穀宮

光復後,春日客家人到苗栗公館五鶴山,分靈五穀先帝香火回春日供奉。在地客家人主要是種田維生,早期生活困苦,沒錢請醫生治病,生病時每每向神明求藥籤,獲得藥方,抓藥治病。除此,五穀宮地勢較高,且建築較為牢固,颱風時如遇水患,民眾扶老攜幼跑到廟裡避難,給予當地人諸多精神及物質的慰藉。該廟主要祭祀範圍為春日及德武兩個聚落,對於這些地區的漢人仍有收丁口錢的傳統,阿美族則隨緣募捐。在正殿右邊的護室內,牆壁掛著寄附水電的木牌,這個木牌標示著「本宮電費寄附信士」的名字,上面並清楚標示每個月寄附水電的名單。其中有些木牌上貼有紅紙,上面書寫著人名,這代表原寄附人已過世,現在由其後代承接,繼續寄附廟方水電費用。本文係以花蓮縣境內有登記立案之寺廟為主,挑選其中九十間為對象。在撰寫體例上,廟宇部分採名稱、地址、主神、配神、沿革與特色,平面神像配置圖及基本資料諸項分例,在佛寺部分,為彰顯正統佛教信仰與一般民間信仰的區隔,則以另類方式呈現。而在寺廟分布空間的排列順序上,則係以「由北而南」的鄉鎮行政區編排,以利讀者查閱。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使用時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片亦請勿切割改作。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林子煜
  • 創作者
    姚誠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9/06/3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