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1960年代,花蓮縣秀林鄉-從舊錦文橋上看向立霧溪上游。一名附近部落的太魯閣族老婦,其臉上有著傳統紋面(註:當時太魯閣族尚未正名,故在當時應會被認為是泰雅族人)其臉上有著傳統紋面,背後則以揹薪架(太魯閣語:paga)揹負著撿拾來的木柴,揹薪架的背帶是用前額支撐。現今居住於立霧溪流域的太魯閣族族人的祖先原先居住在更上游的區域(太魯閣峽谷-西寶、豁然亭附近),他們的祖先在日治時期先是被日本政府強制遷往更容易受日本政府掌握的山腹、河岸旁(太魯閣峽谷-天祥附近),後來再分批地遷往太魯閣峽谷出口處,最終被遷移至立霧溪下游的兩側平原。薛培德牧師在花東地區、中橫公路沿途上則拜訪過許多的原住民部落,並在過程中留下若干的影像資料。(Barry L. Schuttler/攝)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