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秧苗床

現今農業專業分工,加上農戶耕作面積降低,農業機器廣泛被利用,衍伸出多種農村專業服務。例如秧苗由專業育秧場規格化育秧,育秧場育的秧苗為配合插秧機使用,單位面積株數較多,密度較高。育好的秧苗可整盤捲起,運送到要插秧的田區。在一塊塊的放入插秧機,即可快速而準確的插秧,甚是方便。但若小農有特殊需求,需要手工插秧,這樣的育秧方式就不適當。因此農夫若有手工插秧的需求,會在田區規劃一塊育秧區,自行育秧苗。育秧時密度要比較寬鬆,一方面好讓秧苗有更大的成長空間,一方面也方便插秧時挖取方便。手工插秧的秧苗比機器插秧的秧苗要更大,因此育秧期也比較長。而農夫為何需要手工插秧,通常是有一個田區要種特殊米種,或是有色米種,面積不夠大,育秧業者無法代為育秧。或是特意規劃出一區,讓民眾做插秧體驗使用。

基本資訊

  • 地點-縣市區
    宜蘭縣
  • 撰寫者
    宜蘭社區大學/林琨堯
  • 貢獻者
  • 時間起
    2019/02/2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