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糧種植是農政單位一直在推廣的,希望種稻米的農友能轉作雜糧。希望農友轉作原因很簡單,台灣稻米產量足夠全民食用,且近幾十年來米類糧食消費需求降低,可以說供過於求。而雜糧部分台灣本地生產不足,尚倚賴進口補足需求。宜蘭的農友近年來也慢慢增加種植雜糧的面積,但比率還是相當低。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雜糧種植的機械化設備不普遍,因此農友種植怯步。而這兩年宜蘭老種黑豆種植面積略有增加,宜蘭老種黑豆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在地人傳統種植老種黑豆來製作醬油。這兩年宜蘭種植黑豆的農友成立合作社,跟南部的農友商借大豆收割機,讓採收的工作節省數十倍的時間,也希望透過這樣的合作,可以讓宜蘭有更多農友投入種植。圖片為採收機採收後,會在機器內脫出豆粒,其他的植株、空豆莢就排出機器外,變成田間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