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宜蘭有些小農開始合作種植較多的茭白筍,因為茭白筍採收時依靠人力,無法像稻子一樣可以用機器採收,因此小農互相合作,分擔人力需求。小農種植茭白筍也採用友善方式種植,田區的福壽螺用手撿或是苦茶粕防治。肥份部分,有的小農只有用前一年將綠肥或作物翻耕,並不額外施肥。也有田區比較貧瘠,或是期望收成較多,會施放有機肥。田區友善耕作,會吸引很多生物經過甚至築巢,難免作物會被咬食,例如水鳥,一但茭白筍有被咬,就無法銷售,有些被咬的不嚴重的,惜物的農夫會將咬過的部分切掉,當自己的食材。有的農夫有養雞、養鴨也可以將被咬的茭白筍剁碎拿去餵食。而農夫並不會因為這些少量的損失而遷怒鳥類,大部分的農夫都樂於與水鳥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