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東港

臺東平原的濱海地區由於無天然良港,只有一個於卑南溪口南側的船舶碇泊處,與花蓮港相同大型船舶無法停靠,須以小船接駁上陸,且臺東地區的海象時常不佳,貨物常因此而浸濕。明治30年(1907年)開啟了本島一周的航線,一個月共有4次停泊於臺東港,5年後,1600噸級的船舶兩隻每月入港12次,昭和7年(1932年)900噸級的船隻每月入港18次。隨著人口的增加,停泊於此地的船隻也逐漸增多,但港口還是依然需要小船作接駁,另外在上陸處還設有鐵道連接臺東車站。而客船的部份多是前往高雄港,往北行的客船幾乎可說是稀有。於是乎在日治後期出現了在北側另建港口的討論,然而因戰爭而宣告中止。戰後,民國43年(1954年)5月10日,以「臺東港」之名開工,工程費650萬元。民國45年(1956年)10月初步完成,內港面積計5000平方公尺,可容漁船40艘,為今日臺東往來綠島蘭嶼的重要漁港。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曾乙正
  • 創作者
    毛利之俊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