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浸水營的朝色

浸水營位於日治時期的高雄州與臺東廳交界附近,設有駐在所。浸水營古道,又稱為三條崙古道,早年為原住民與漢人之間進行交易的通道,也是平埔族馬卡道人移居東臺灣之道路。後來受到「牡丹社事件」影響,清廷為開山撫番,派遣兵工開闢北中南三條自西部連通至東部的道路。日治時期,日本人亦六次修建清朝的三條崙道,使之成為理蕃道路,用來控制當地原住民,也因為道路經過的最高警備據點浸水營駐在所於明治34年(1901年)設立,此後路名改稱為浸水營越嶺道。浸水營越嶺道現為農委會林務局規劃之國家步道系統的一部分,古道長度約47公里左右,步道徒步路段長15.4公里;步道上現存的人文遺址包括有「姑仔崙舊社」、「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清代營盤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附近還有一中華民國國軍之雷達站。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吳虹霈
  • 創作者
    毛利之俊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