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里壠的本通

日人習慣將道路以「通」來做命名,該圖所見兩旁種滿行道樹之道路「里壠本通」為當時里壠支廳所在地之主要幹道,布農族人一家在此逛街之景象。戰後為今日關山鎮中山路。據東臺灣展望所述,1930年代里壠地區(今臺東關山)人口約1500人,其中日本人約佔250人。里壠市街從無到有,在日治時期快速發展,由於是地方的行政、警備中心,職警員及其眷屬帶動了消費、文化、教育的發展,使里壠成為縱谷南段重要的中心。在交通方面,里壠有鐵路車站及鏈結縱谷南北往來的中仙道(臺9線前身),也是關山警備道東邊大關山下的重要關口。由此在昭和12年(1937年)皇民化運動時期將地名改為「關山」。產業上,日治時期有製糖、製腦、咖啡等產業;戰後有農墾、木業、紙業、香茅產業。產業帶來了移民,里壠市街也隨人口增加受益。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曾乙正
  • 創作者
    毛利之俊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