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祈雨石(雨乞石)

日治時期,在臺東廳新港市街西北約56丁(約6.2公里)富家溪流域右岸,有一以自然石打造長七尺(2公尺)寬三尺五吋(1公尺)、深度五尺(1.5公尺)的石桶。縱使是持續乾旱的季節,其周圍還是充滿濕氣,當地的原住民因此將其視為祈求下雨、如護身符一般的存在,將其部份敲碎帶回,因此稱人造石桶為祈雨石(雨乞石)。然而,對於當時的日本人來說,這樣的行為即是所謂的「迷信」。事實上該石桶為過去清兵駐紮在此所使用的水槽,因此周遭濕氣才會較重。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曾乙正
  • 創作者
    毛利之俊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