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訴說著過往的老榕樹

1920年代行政區劃改正,將原先管轄都歷、成廣澳、加走灣等區的成廣澳支廳移至新港(今成功鎮新港),改稱新港支廳;都歷區改為新港區,原先的舊地名麻荖漏改稱新港。昭和12年(1937年)配合東臺灣實施郡制,再次將新港支廳改為新港郡。據東臺灣展望一書中描述,過去在新港支廳正南方有棵巨大的榕樹,矗立於此,但那已經是許久前曾在此住居的蕃社遺跡。當時因光緒4年(1877年)大港口部落的阿棉納納事件,清帝國自海上砲擊東海岸,就此該榕樹僅能從該地族人的口述去回憶納壯闊的樣貌。大正13年(1924年)陸地測量部所做的五萬分之一地形圖中,也能看到載新港支廳的圖例下方有一獨立樹的記號,可見該樹對於新港地區居民的重要性。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曾乙正
  • 創作者
    毛利之俊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