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拼板舟(Tatara)

拼板舟(Tatara)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住在紅頭嶼(今蘭嶼)島上的達悟族,將拼板舟稱為Tatara,主要作為漁撈用。大致上可分為兩種類,其一為十人乘坐的大船,另為一人做的小船。後者每個家族必備有一臺,而十人座的大船則是好幾個家族共同擁有的。如照片所示,船身上有許多獨特、優美的紋路,各代表不同的象徵與意義;船身最重要的龍骨多由龍眼樹製成,大小不一的木板接合處則是以竹製的釘子接合,共由21~27塊不同的木板組合,再以木棉或樹脂接合,不用一根鐵釘,拼裝成今日所見的拼板舟。而船上齒輪狀的眼睛紋飾,是船的眼睛,有避邪的作用,讓船隻在大海航行時免於災難。據1930年代東臺灣展望所述,全島(紅頭嶼)共有52艘10人坐的大船(有時候也能坐到13人),1人坐的則有345艘。此張照片大約為今日蘭嶼八代灣向西北方拍攝。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撰寫者
陳美均
創作者
毛利之俊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