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呂家公學校

呂家公學校創立於明治38年(1905年)4月1日,起初為四年制的蕃人公學校,即是現在的臺東縣立利嘉國民小學。公學校主要提供該處卑南族與少數漢人子弟就讀,與主要提供日籍學童或精通日語的學童就讀的小學校同屬初等教育機構,但意義與法規上不相同。日治初期對原住民的教育主要是化育、殖產、教導其日語以利政令傳達,並採取恩威並施的策略,在上課時使用日語教學且禁止使用卑南族母語。課程的內容包括國語、算術、唱歌、實科、修身共五科。大正6年(1917年),除上述課程內容外,再增加體操、圖書與女生加修得裁縫課程。上午時段上正課,下午則是到實習園地學習農業技術。另外該公學校亦作為國語普及會、青年團與補習教育的活動場所。學生畢業後有機會進入公家單位任職,例如警察或教師,這也提高了家長將小孩送到公學校就讀的意願。昭和12年(1937年)東臺灣實施郡制,將呂家更名為利家,公學校因而改稱;昭和16年(1941年)依據日臺共學政策「國民教育令」,再次更名為利家國民學校,戰後更名為利嘉至今。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林育瑄
  • 創作者
    毛利之俊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3/04/1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