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池上建興米廠

臺東縣池上米在臺灣家喻戶曉,從日治時期以來一直享有盛名,目前在產地僅剩下唯一的一棟老字號米廠建築—建興米廠,由臺中大甲移民至後山的梁火灶興建,目前由第三代經營。早期的米廠格局,前院留有一大片空地,靠馬路前則圍著一段矮牆,主體呈現多角邊形,屋頂有隆起的斜坡狀,通體為黑褐色調。整個米廠動力是靠水圳接過來的水,利用落差原理,以水車來帶動機器,必須二十四小時保持工作狀態,以充分使用動力碾米。日治時期的米廠只能為有稻米的農民加工,從中獲取一些米糠、細粗糠等副產品,賣給鄉民餵雞鴨,賺一些零頭。
《後山老厝林建成彩墨展》一書藉由現存的老厝樣貌與歷史資料,加上繪畫,呈現了老厝的歷史風華。根據作者序言中表示,後山是移民與原居族群共存的區域,因為交通不便,在地的建屋材料多半由外地引進,早期更是由「過鹽水」海運輸入,原住民的建築則多就地取材。後山早期建物的形式因此獨特,自成格局與家園規範。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使用時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片亦請勿切割改作。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後山老厝林建成彩墨展
  • 撰寫者
    吳光婷
  • 創作者
    林建成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6/01/27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