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旗津「沙子地」軍眷聚落

當地人稱為「沙仔地」的旗津中洲,顧名思義此地原為一片海灘沙地,在今日的中洲三路374巷內入口處有尚存一座「海軍用地」界碑,土地分屬交通部航港局、國防部軍備局及總政治作戰局,僅少部分土地劃為住宅用地。

回溯日治時期的「沙子地」開發紀錄,很早便規劃為海軍用地,二戰期間,以北集中多家民間造船廠,北汕尾沙子地則新增一塊海埔地,建有占地廣闊的海軍倉庫,存放造船材料與補給,船渠則興建為「旗後海軍工廠」。

隨著二戰結束,原民間造船廠區改為「海軍第四造船廠」,北汕尾沙仔地遂於1952年起,陸續興建單身技工宿舍及眷舍,與日治期間遷入的蔡姓聚落比鄰。1955年,由大陳島群撤退來臺的「反共義胞」,部分居民亦受政府安置於此,此地匯集了不同時期的軍事背景居民,也成為高雄市落戶省籍最多元的聚落之一,也正因如此,據居民口述回憶到,此處早期也常有文化差異所產生的衝突。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高雄市旗津區中洲三路374巷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隸屬
    交通部航港局、國防部軍備局、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
  • 時間分期
    1940年代至今
  • 交通方式
    騎車、開車、渡輪
  • 撰寫者
    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