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對傳統與在地的文化推廣和保存不遺餘力,2003年起以校刊「學海」為平台,鼓勵學員實地參與鄉土訪查及紀錄,保存珍貴的文化資產。『學海』將校務運作、社區活動、老師教學經驗的分享及學員的學習心得等資料,彙編成學校刊物『學海』。並將關懷的觸角由校內延伸到社大人與社區的互動,使終身學習根植社區。『學海』是師生交流的平台,也是老師教學經驗的分享及學員的學習心得等資料彙整的平台。
『學海』內容以大肚山的生態保育為重點,引導社區居民關注大肚山的公共議題。2019年『大肚山海情:淺山生態守護行動』以流域學校及淺山步道為主軸,邀請對大肚山生態長期投入研究和關懷的專家學者及社區民眾提供相關的文章和報導,讓社區居民認識自己居住的地方,並了解大肚山生態保育的重要性。流域學校篇首先由楊志彬老師的『臺灣流域學校宣言與行動結盟』刻畫流域學校聯盟的願力與願景;經濟部水利署以『改變傳統治理思維.逐步推動韌性城市』擘畫前瞻水環境基礎建設願景;『公私協力有效溝通.維護筏子溪生態環境』則是公私協力共同維護溪流生態的良好範例;『親愛的學生,接下來就是你們要接手做事了』鼓勵學生一起參與南港溪的守護行動。步道篇則從步道學的學思歷程探討如何建構一條在地生態步道。另有社會觀點專欄探討大航海時代的荖葉、近年興起的露營風潮及高鐵台中車站門戶的社區文化資產普查等。
希望藉由社區刊物認識區域性鄉土文化和居民生活間的關係,在社區生活圈塑造共同議題,讓本校學員與在地社區緊密結合,塑造社區文化與特色,培養社區居民實際參與社區行動,提昇公民素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