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景美集應建築文物--石獅石雕

景美集應廟遷建於1867年(清同治六年),廟址在景美街37號。廟門石獅是精彩石雕作品,石材為觀音石雕成,具有鎮守廟門及歡迎賓客之意。

左邊雄獅呈現腳踩繡球、口含珠、頸繫鈴,意思為有求必應。右邊雌獅逗幼獅、唇露舌,意思為威而不猛。石獅除鎮守廟門外,也是穩固廟門作用。兩獅轉頭對看,形拱衛姿勢,充分顯示南方獅的姿態。

最精彩為兩獅背上有1867年「同治丁卯年」落款,胸前有1924年「大正甲子」年落款,乃因原石獅為同治年間以「砂岩」所雕,因年代久而剝落,於是在大正13年間,以觀音石重新雕刻,才出現「同治」與「大正」年代字樣,實則為石獅前身是同治丁卯年(1867年),於1924年(大正13年)重置。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顏文魁
  • 創作者
    景美集應廟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大正年間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