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吉野村菸草的栽培

吉野移民村為日治時期臺灣第一個官營移民村,設立於原先奇萊平原上阿美族七腳川社之土地,並在此劃上棋盤狀的道路,明治43年(1910年)開村。由於稻米品種的改良成功,再加上水利設施的完備,使得吉野村成為當時東臺灣重要的米倉。初期以稻米及甘蔗為主要作物的吉野村,在大正2年(1913)試種黃色種菸草,昭和5年(1930)以後推廣至全臺,成為全臺最普及的菸草品種。昭和8年(1933)水稻1012甲,收穫155525圓;甘蔗17甲,收穫4792圓;豆類580甲,收穫10625圓;菸草67甲,收穫92971圓……等。由此可知作為經濟作物的煙草,雖然於吉野村內種植面積不大,然而帶來的經濟收入卻是相當可觀。《臺灣紹介最新寫真集》一書收錄了大量日治時期臺灣各地豐富的歷史照片,並以主題分類的方式呈現,包括:通信交通、銅像紀念碑、史蹟名勝、農業、工業、林業、商業等…。此書發行於昭和6年(1931)6月28日,由勝山寫真館勝山吉作編輯發行。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使用時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曾乙正
  • 創作者
    勝山吉作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1/06/28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