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黍掃把是永樂社區的一項特色產業,由貴黍的稈及穗曬乾後編織而成,在過去塑膠掃把普及之前,是家戶很常見的生活用品。永樂社區貴黍產業的由來,起源於日治時期,日本人引進貴黍在臺灣種植,透過一位名為郭仙造的商人,將貴黍種子帶至永樂社區推廣種植,再收成上等貴黍桿穗回銷日本製成掃把,主要用在打掃榻榻米。當時永樂居民拿著日本人提供的種子,在蕃薯收成後開春時灑下田種植,大約於農曆9至10月時收成。貴黍一年可收成兩次,第一次收割後會留下根莖,等冒芽後再次收成。貴黍結穗成熟後,居民先以鐮刀收割,將稈穗綑綁成束,再用人力或電動脫稻機,將紫黑色的種子甩脫,留下稈穗。種子與稈穗分別曬乾,種子可賣給商人當畜牧飼料,稈穗則以開水燙過後曬乾,再交貨給商人運至日本製作掃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