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於宜蘭縣員山鄉頭份村的歌仔戲,逐漸發展成為台灣地方「劇種」。曾經,歌仔戲在台灣有兩三百團的戲班,天天在各鄉鎮、各村落的天邊、海角、室內、野外、不拘場所,均可生動演出,而帶動台下哭笑驚嘆。事後戲中的故事、情節、角色、演員都成了觀眾的話題;而戲中的曲調,人人隨口即可哼唱。當時頭份的「歌仔助」大前輩,草創初期,其條件何等簡陋窘迫?然而他克盡萬難,一點一滴營造,並吸取其他戲曲的精華,融會塑形,才展現出生動活潑的風貌,風靡海內外。
生於宜蘭的「蘭陽戲劇團」,面對目前歌仔戲的境遇,其責任比其他地方更為沉重,因為歌仔戲是宜蘭人的文化祖產,我們不僅要保護它,還要讓它發揚光大。創團至今,朝從形式上尋找突破,從內容上契合現代潮流去努力。從抽象的理念來說,我們將呈現這個時代的歌仔戲新風貌,我們將朝一齣戲、一套音樂、一套服裝、一套舞台設計和燈光,在劇本上注重情節深刻呈現,講究整體的藝術表現。我們注重創作,但不離傳統是我們的目標。世界上任何文化藝術的傳統需要改革時,都得循序漸進。蘭陽戲劇團記取人類寶貴的經驗,一步一步走上來,同時更需要大家的鼓勵和掌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