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消防組結所
本圖出自《新竹市大觀》,第一八頁。照片為新竹消防組詰所,為一層樓的平房建築,今已不存。
明治33年(1900)建立私設的新竹消防組,設置於新竹辨務署(位於清代淡水廳署,今土地銀行新竹分行)前,包含事務所、倉庫等建築,並備火警敲的小吊鐘、梯子等消防設備,[1]由只佐善一郎擔任消防組長;然該組織於明治35年解散,消防組小屋被保留為官有地。明治40年新竹廳利用保甲壯丁團組成「水龍會」,大正9年(1920)成立官設的新竹消防組,負責消防工作。[2]原為一層樓的平房建築,位於新竹郡役所附近,昭和10年(1935)興建新竹消防組詰所,並遷至現址(今新竹市消防博物館),昭和11年完工,為六層樓高的瞭望鐘樓和二層樓高的辦公室,是當時新竹市區最高的建築。平日可以登塔暸望,戰時發揮觀測、傳遞訊息的功能。
戰後,仍作為新竹市消防局使用。民國88年消防局大樓完工後,由交防局中山分隊使用,原日治時期的建築則作為新竹市消防博物館。民國107年(2018)列為古蹟。[3]
[1] 〈新竹の消防組〉,《臺灣日日新報》,1900年12月4日,2版。
[2] 蔡秀美,《從水龍到消防車──日治前期臺灣消防制度之研究(1895-1921)》(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歷史學系、五南,2011),頁95-97。
[3] 新竹市消防博物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81224000001,2019年8月1日瀏覽。張德南,《竹塹影像憶往》(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6),頁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