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少年刑務所
本圖出自《新竹市大觀》,第一七頁。照片為新竹少年刑務所,今為新竹監獄與新竹看守所。
明治29年(1896)設立「臺北縣新竹監獄署」,利用清領時期淡水廳署(其址今為土地銀行新竹分行)的一部分,明治30年改稱「新竹縣監獄署」;明治31年地方官制改正,改稱「臺北監獄署新竹支署」。明治33年臺灣總督府監獄官制公布,改稱「臺北監獄新竹支監」;大正13年(1924)改稱「臺北刑務所新竹支所」;大正15年改稱「新竹少年刑務所」。[1]新竹監獄於大正11年興建,大正14年完工,包含收容人舍房(又分獨居房、雜居房)、看守所、成年舍、教室、工場、辦公室、醫務室、運動場、神社等。監獄周邊由今延平路一段138巷、北大路、少年街與延平路一段所圍成之梯形範圍,為職員主要的生活區域,東側和西南側則建有官舍群。
該址目前仍作為新竹監獄與新竹看守所使用,並由法務部矯正署監管。「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於民國102年(2013)列為歷史建築。[2]
[1] 新竹少年刑務所,《自昭和2年至昭和11年 少年受刑者ニ關スル統計 (第1回)》(新竹:新竹少年刑務所,1938),無頁碼。
[2] 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131122000001,2019年7月31日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