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竹市公設市場

新竹市公設市場

本圖出自《新竹市大觀》,第一四頁。照片為新竹市公設市場,今已改建不存。

新竹市場的前身為明治33年(1900)日本人渡嘉唯良建立的大同公司。明治43年大同公司解散,新竹廳收回並興建公設市場,明治44年完工啟用,為二層樓的磚造建築,稱為「新竹市場」。[1]屋面開有老虎窗,四周牆壁為環繞連續的弧拱窗,室內通風及採光良好,建築物平面呈現日字型。其設置地點交通方便,且位於新竹市人口聚集的中心。[2]大正12年(1923)改名為「新竹街消費市場」,昭和5年(1930)更名為「東門消費市場」。公設市場具有改善衛生、穩定物價、增加地方財政的功用,並將城市空間改造為乾淨衛生的狀態。戰後,於民國66年(1977)改建,原建築物已不存,即今東門市場。


[1] 施志汶撰,張永堂總纂,《新竹市志卷四.經濟志下》,頁552-553。〈新竹市場竣工〉,《臺灣日日新報》,1911年7月12日,2版。

[2] 鍾順利,〈日治時期五大都市之公設消費市場建築〉(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006),頁33、80、85。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小山權太郎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0/06/20
  • 媒體類型
    照片
  • 出版者
    臺南新報臺北印刷所圖書出版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