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竹第一公學校

新竹第一公學校

本圖出自《新竹市大觀》,第一一頁。照片為新竹第一公學校,今為新竹市立新竹國民小學。

明治31年(1898)7月頒布〈臺灣公學校規則〉,同年10月新竹國語傳習所廢止並設立「新竹公學校」,分成普通科和速成科。當時傳統的書房教育勢力興盛,曾呈現應募的女子多於男子的特殊現象。明治39年孔廟(位於今林森路)修繕完成,校地遷移至孔廟。大正10年(1921),更名為「新竹第一公學校」,昭和11年(1936)更名為「新竹第一國民學校」。[1]昭和12年,又遷至新興町(今興學街,即今日校址),昭和16年更名為「新興國民學校」。

戰後,民國37年(1948)更名為「新竹國民學校」,民國57年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改稱「新竹國民小學」。民國71年因新竹市升格為省轄市,改稱為「新竹市新竹國民小學」[2]學校仍保有日治時期的建築物百齡樓、禮堂、水池,以及供奉天皇和皇后玉照(稱御真影)、教育敕語的奉安櫃。[3]


[1] 《新竹市要覽》(新竹:新竹市役所,1931),頁62。

[2] 蔡婉緩,〈跨越三世紀的學校─新竹國小〉,《竹塹文獻雜誌》43(2009年7月),頁56-61。

[3] 蔡婉緩,〈跨越三世紀的學校─新竹國小〉,《竹塹文獻雜誌》43(2009年7月),頁64-68。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小山權太郎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0/06/20
  • 媒體類型
    照片
  • 出版者
    臺南新報臺北印刷所圖書出版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