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停車場
本圖出自《新竹市大觀》,第七頁。照片為新竹停車場,即新竹車站。
光緒18年(1893)基隆新竹間鐵道完工,於枕頭山(今東大路憲兵隊一帶)設「新竹票房」,為土埆造建築。[1]日治時期,為因應西部縱貫線的開通,由松崎萬長設計新竹車站,大正元年(1912)施工,大正2年年完工落成,[2]屬於後期文藝復興樣式建築。後續的增建包含:昭和3年(1928)增建右側辦公室,但昭和20年(1945)5月遭盟軍轟炸,事務室部分毀損。
民國36年(1947)經臺灣省政府撥款整修,民國37年初整建完成,包括右側延伸之辦公室、會議室,也增建左側列車車班站房等。民國55年因應本線、支線貨運量激增,以及配合臺灣肥料公司新竹廠擴建後之運輸需要,擴建貨運站(今最右側之行李房)。民國58年6月完成啟用,客貨業務正式分開。民國87年6月23日經臺灣省政府核定為省定古蹟。[3]目前依舊作為新竹車站使用。
[1] 潘國正撰,張永堂總纂,《新竹市志卷首下》(新竹:新竹市政府,1999),頁158。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鐵道史 上》(臺北:臺灣總督府鐵道部,1910),頁138。
[2] 〈代表的三大建築物 新竹ステーシヨン〉,《臺灣日日新報》,1915年8月22日,5版。
[3] 新竹火車站,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980623000001,2019年7月3日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