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杜賣盡斷根水田埔園山林契字人吉利號,即鄭劍波、鄭載波,仝姪緘三、金杯,姪孫邦頭、邦燦等。有承祖父於道光拾九年間,明買得寶斗仁南坑,即小地名菜公坑。其總界址:東至山水流內為界;西至中心水流內透落貳紋坑口合水為界;南至箭竹坑毗連山崙水流內為界;北至山崙水流內為界。四界分明,原帶本坑水通流灌溉充足,經丈中則田伍甲柒分參厘參毫貳絲,又不入則園貳拾壹甲六分貳厘參毫貳絲。今因乏銀別用,爰是六房相議,願將該處田業抽出壹叚,杜賣於人。其此叚現界:東至山頂分水為界;西至參坑仔毗連崙脊分為界;南至石罌坑口橫圳為界;至大圳溝為界。此叚分配中則田壹甲貳分伍厘六亮參絲,又不入則園伍甲肆分六厘柒毫,照章完糧,仍帶本坑水上承下接,通流灌溉。先問房親人等,不欲承受,外托中引向芳裕號、蔡捷記合夥出首承買。三面議定,時值盡根價佛銀壹仟貳佰元正。其芳裕號參股得貳,備出佛銀捌佰元;蔡捷記參股得壹,備出佛銀肆佰元,計共佛銀壹仟貳佰元正。即日仝中,波等親收足訖,隨將此段水田、埔園、山林四界面踏分明,交付銀主前去掌管,收租納課,永為己業。從茲一賣千休,界內寸土不留,葛藤永斷,日後子孫不竹言及找贖,滋生事端。保此段契業確係波等承祖父明買抽出物業,與房親人等無干,永無量張典掛他人,以及上手交加來歷不明為礙。如有等情,波等一力出首抵擋,不干銀主之事。此乃二比甘愿,並無迫勒估折情事,各無翻異,今欲有憑,合立杜賣盡斷根水田埔園山林契字壹紙,付執為照。
批明:即日波等仝中親收過盡斷根契字內佛銀壹仟貳佰大元正足訖。照。
再批明:此業係紙墾內抽出菜公坑壹所,杜賣與芳裕號、蔡捷記合夥承買。倘日後如有上手老契取出,不得為憑,當作廢紙。立批申明。又照。契界甲數批明墾內。此照。
再批明:此段田園原帶本坑水上承下接,通流灌溉,不得藉端阻塞,佔水奪源。其東界山腳有水圳壹條,由此田業中央引水灌蔭波等外份之田。倘此圳路若被洪水損壞,應聽波等開築,依舊灌蔭,不得阻擋。又鄭吉利石罌坑內公埤壹口,菜公坑口田業原帶有水份,諸佃照租攤水,定汴灌蔭,不得取巧藉端阻擋。合批為照。
再批明:以下並無隻字批條。立批。又照。
代筆人:鄭承元
為中人:楊希修
現見:功兄澄波
光緒拾七年柒月 日立杜賣盡斷根水田埔園山林契字人鄭吉利,即鄭劍波、鄭載波、仝姪緘三、金杯、姪孫邦頭、邦燦
本文書收錄於張德南,《鄭吉利號古契約文書研究》,〈柒、鄭吉利古契文書〉,〈二、臺灣總督府檔案抄錄文書〉,第137至139頁。(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民96年)
作者張德南整理北門鄭家所設之商號「鄭吉利號」一百多件古契約文書,經過嚴謹考證與調查,勾勒出北門鄭家在新竹地區開墾與經營之歷史,除此之外,也能初步了解竹塹地區古契約文書的相關知識,提升對地方文史乃至台灣古契約文書的興趣與研究風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