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臺南市鹽水區三福路,昔日以布販林立而聞名,日治時期舊稱「布街通」。鹽水過去是急水溪河口形成的天然內海,也就是倒風內海的叉港,利於通行臺海兩岸,極盛時期成為嘉義縣和原臺南縣境鄰近地區的農產集散地。而河港一帶更聚集著名的商家郊號,包括糖郊、布郊、米郊、水(油)郊等商行,繁榮直追安平、鹿港,而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美名。日本政府於昭和年間積極進行「都市更正」或稱「市街改正」,鹽水港市中心逐漸從護庇宮(媽祖宮)前的鹽水港一帶北移到現在的伽藍廟及市場一帶,伽藍廟往西即布行林立的布街通,也就是今天的三福路。這時期的布街通也都依都市計畫拓寬成15公尺道路,整齊又富變化的昭和式洋樓店鋪,洗石子立面素樸又不失典雅,騎腳踏車的人們悠閒穿行,其中一家店舖醒目的眼睛圖像應是眼科招牌,十分懷舊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