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做針街、打鐵街

清領時期府城的針線業便已十分發達,刺繡工藝更是聲名遠播,當時府城最熱鬧的十字大街便有許多條與針黹刺繡相關的行業街,如鞋街、帽街、草花街、做針街等,舉凡民眾日常穿戴之所需,在此皆一應具全。據《臺灣縣志》記載:「婦人探親,無肩與(輿),擁傘而行;衣必麗都,飾必華艷.」更可看出當時婦女對於衣著、飾品莫不講求華麗,在俗尚奢華的情況下,作為當時府城主要街道,又是供應衣衫飾品、民生雜貨的十字街,交易熱絡、商業興盛,自不在話下,也可想當時十字街市街繁華,儼如舊時的時尚街。戰後,民國6、70年代,民權路這一帶更成為布莊、裁縫等商家聚集之處,近幾年已逐漸減少。

    做針街的另一側(南邊)則是打鐵街,也是雙邊街的一部分。早昔無論是農業器具或家庭五金,包括鋤頭、犁、刀、剪、鎚、釘…等幾乎都是鐵製品,在鋼鐵工業未興起之前,鐵器的製作修補皆仰賴鐵匠手工,由於在常民生活中需求量很高,也因此打鐵是舊時很重要的行業之一,此從臺灣許多地方早年都曾有打鐵街亦可見,然而,隨著工業化時代來臨,傳統手工難抵擋機械量產,打鐵街也逐漸沒落。今日此路段早已不見打鐵業者,然而卻仍有不少傳統產業與老字號。包括創立於清末的「再發號」粽子、老字號「新裕珍」餅舖、以及緊鄰北極殿旁的「德泰藥舖」皆是府城知名的老藥舖。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民權路2段64巷口至原公會堂兩側
  • 事件
    清領時期的做針街、打鐵街,日治時期為本町,戰後為民權路二段。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2.994362
  • 所在地-經度
    120.205124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張耘書,《臺南府城舊街新路》,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7。
  • 時間分期
    清領時期
  • 交通方式
    汽車、機車、公車、步行
  • 撰寫者
    張耘書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