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船用索具

位於哈瑪星的鼓山漁港,過去曾是臺灣遠洋漁業的重地。漁港和漁會未遷往前鎮之前,朱秀蘭是銘大有限公司的老闆娘,也是結繩作網的專家。她提到早期在哈瑪星創業的故事,從家裡的店鋪開始買賣繩纜、五金和網具。七零年代,高雄港盛行拆船產業,他們接收汰廢的繩索,處理後再轉賣,也向不同工廠訂貨銷售。從學習編網、補網開始,生意逐漸步上軌道,訂單量大時,會請社區婦女一起來製網,也曾到壽山上尋找足夠的空地製作大網。

現在,銘大有限公司轉行做商船生意,供應做船用爬梯,尤其「引水人梯」,必須講究耐用性,因為在任何氣候下,引水人都必須領港出勤,所以攀繩必須牢靠。隨著時代轉型,索具行也會製作球場網具和階梯安全網,以因應不同需求。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立中山大學
  • 傳統地理區域描述
    高雄哈瑪星鼓山漁港曾是臺灣遠洋漁業的重鎮。在漁港和漁會未遷往前鎮之前,船渠邊都是漁船、油船、製冰廠和鐵工廠,港邊沿路堆放紙做的「漁箱」,炎熱滲水發出濃濃的腥味,加上撥蝦、蟹管的加工,非常興盛,許多人對早期哈瑪星的印象,就是充滿濃重的「海味」。
  • 保存者/保存團體
    朱秀蘭、銘大有限公司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