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優良茶比賽茶樣等級間品質與容重之探討

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22卷,由陳國任與林金池共同發表之「優良茶比賽茶樣等級間品質與容重之探討」研究論文。

本報告探討茶區優良茶比賽不同等級其品質及容重之關係。

茶葉等級間香味品質差異顯著,水色及外觀品質在入等茶及等外茶之間差異顯著,而入等茶等次間差異不顯著。台灣特色茶容重以高山茶、凍頂烏龍茶及名間茶區半球形包種茶容重分別為 435、430 及 428 公克最重,木柵及台東茶區產製之半球形包種茶容重分別平均為 375 及370 公克次之,而以文山包種茶及白毫烏龍茶容重分別為 185 及 162 公克最輕,此乃製程團揉與否造成不同形狀所致。

茶葉等級與容重之差異顯著性分析方面,文山包種茶、白毫烏龍茶、龍潭桶球形包種茶及木柵鐵觀音茶其等級與容重之間差異不顯著,而台東、鹿谷與嘉義茶區則入等茶與等外茶差異顯著。不同團揉次數對茶葉容重之比較,第一、二、三次團揉其容重分別為 180、230 及 300 公克,第五至七次團揉其平均容重為 430 公克,兼顧對形狀之要求及降低生產成本而言,以團揉五次為宜。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賴正南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臺灣茶業研究彙報22
  • 時間起
    200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