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乾旱對花東地區茶樹產量影響及因應措施之研究

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22卷,由鄭混元發表之「乾旱對花東地區茶樹產量影響及因應措施之研究」研究論文。

本試驗目的在探討東南部茶區茶樹旱害之影響因子及防護對策,做為旱害發生前後的防範及因應措施之參考。

在 1991 至 2002 年(民國80-91年)於東南部茶區調查夏季旱害品種間產量之反應、茶樹旱害及其影響因子、乾旱時期茶葉產製概況及研擬旱害防護對策。田間試驗設四處理,分別為(A)稻殼敷蓋不灌溉區、(B)稻殼掩埋不灌溉區、(C)週期灌溉無敷蓋區、(D)無敷蓋不灌溉區 (CK)。

花東地區旱季與非旱季之氣象變化呈現明顯的差異,花蓮縣瑞穗茶區在第二次夏茶常發生茶樹旱害,以青心烏龍受害最嚴重。由品種間的產量變化評估茶樹對旱季之反應,發現台茶 17號及香櫞具較強的耐旱力,而台茶 5 號、青心烏龍及水仙其耐旱力較弱。藉由茶樹行間敷蓋或掩埋稻殼確可改善旱害之土壤環境障礙,包括土壤壓實、保水力及降低土壤溫度。因此在旱害防護措施上應加強深耕、地表敷蓋、樹冠面遮蔭設施、減少使用除草劑、合理化施用化學肥料並補充有機肥及夏季留養枝條等田間管理工作;另外還要隨時注意旱季之氣象變化、充實灌溉設施及容易發生旱害之茶區應選擇種植耐旱品種。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賴正南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臺灣茶業研究彙報22
  • 時間起
    200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