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東永康山野生茶樹調查及復育與製茶品質之研究

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22卷,由鄭混元、范宏杰、陳信言與陳惠藏共同發表之「台東永康山野生茶樹調查及復育與製茶品質之研究」研究論文。

本研究之目的在瞭解台東永康山野生茶樹之現況及其分佈情形,作為維護生物多樣性與生態保育及復育利用之參考依據。

永康山野生茶樹分佈於北緯22∘55’40.3”至45.8”, 東經121∘05’49.3”至56.2”,海拔866至875 m,面積為4.76公頃。總共標記位置69處,121株茶樹,以樹高5 m及幹圍15 cm以下居多。

物候期調查結果顯示,3月已有茶芽萌發,5月上旬可採摘芽葉,未採摘之芽葉繼續生長形成枝條,至翌年春季再萌發茶芽。採摘後之枝條至8月可看到一心二-三葉之嫩芽。7至11月陸續開花,4月中、下旬已開始結小果,11月可採茶籽。葉片形態呈披針、長橢圓形,自根部萌發不定芽現象極為普遍。茶樹株間葉片性狀以上緣長、內折度、反轉度及葉尖著葉角度變異較大,側脈角度、單邊鋸齒數及側脈數變異小。

葉片農藝性狀以第1、2節間長及葉面積有較大的變異,節間徑及葉厚變異小。採製綠茶、包種茶及紅茶,以製綠茶及紅茶品質較佳。野生與栽培型之台茶12號及青心烏龍之化學成分含量有明顯的差異。永康山野生茶樹復育包括建立有機野生山茶種栽培園區、野生山茶種與栽培型比較試驗區及野生山茶種生態園區。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賴正南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臺灣茶業研究彙報22
  • 時間起
    200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