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桿秤、磅秤、電子秤

度量衡中的秤,關係市場秩序與消費者權益,不斷在改變。馬祖昔日多數採用桿秤,後來改磅秤,一致使用到現在,相較於其他城市的電子秤甚至電腦秤,馬祖顯得落後,政府與民間必須有所作為。 65年底,政委會規定市場販賣豬肉,一律改用磅秤,深受消費大眾歡迎。在此之前,市場多為桿秤,常有斤兩不足現象發生,爭議不斷。以出售豬肉為例,一些不肖商人,將粗繩和肉一起秤,且在起秤拿捏之間做了手腳,當時市場沒有公秤設置,消費者吃虧無處伸張。使用磅秤固然也有缺失,但是比起桿秤顯然公平許多。政府規定屠宰業者改用磅秤,這是商業趨勢,商人樂於配合,軍民接受度高,很快成為市場度量衡主流。 時代進步,帶動秤的革新,城市商場已由電子秤取代磅秤。電子秤功能多,能夠統計斤兩、綜合價格,商人省事,而且絕對公平。反觀磅秤,因為採用彈簧,使用日久,彈簧功力減弱,準確性受到影響。 現今馬祖市場,依然磅秤當道。43年前戰地政務委員會能夠獨排眾議,使用磅秤,現在推動電子秤應該不難。不管基於市場公平或消費者權益考量,馬祖的磅秤都有檢討的必要。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吳依水
  • 時間起
    197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