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北竿花崗石豐富,上等建屋石材

馬祖為花崗石地質,北竿存量特別豐富,連江縣政府於民國63年間計畫開發花崗石,但是受限各種條件,不了了之。可是早年民間已經開採,作為興建房屋之用,鄉村一棟又一棟石牆、紅瓦房子,亦即閩東建築,絕大多數採用花崗石。 地區花崗石年份問題,容易破裂,這種品質則是採石師傅最愛,方便處理。師傅通常在花崗石上整齊打洞,石頭為之裂開,再分切小塊,四方形、長方形隨着師傅構想而定,排列整齊的石牆,像是藝術品,既堅固又好看,這是閩東建築最大的亮點。當時各鄉都有一些採石師傅,且以北竿居多。 現今出現的閩東建築,多數是早年興建的,其中不乏從大陸進口石材,戰地政務實施後,地方各行各業力求發展,尤其是60年代漁業興盛,民眾生活逐漸改善,有錢之後,便想到蓋房子,不過那時候已有鋼筋水泥進口,老百姓選擇比較堅實的混凝土建築,花崗石牆既費時間,成本又高,民眾必須慎重考量。 戰地政務終止,兩岸互通之後,進口大量大陸石材,用於各種設施,特別是巷道,牆壁等,堅固美觀,適合馬祖環境。 開採花崗石必須考量環境,所以應該慎重。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吳依水
  • 時間起
    1974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